基本觀念

.什麼是製造業??

我們常會聽到所謂的進銷存軟體或製造業軟體,但到底什麼是製造業?製造業軟體和進銷存軟體有何不同之處?

 

製造業不僅僅是採購和銷售而已,還包括了將價值較低的材料轉換為價值較高的產品。所以製造業的特色有下列兩個:一是供應商的材料經由工廠裝配或加工後流到顧客的手上;另一個是這些資訊流動到所有相關的部門。而時間是製造業流程上最重要、最寶貴的資源。將材料轉變為成品的時間如果愈短,製造業所獲得的利益將愈高。所以在資訊系統而言,做到快速反應(Quick Response敏捷(Agility是幫助製造業資訊化成功的關鍵因素。

 

製造業的範圍十分廣泛,但我們可以下列三個主要的向度來做分類:流程特徵批量大小生產環境。各種不同類別的製造業所應著重的管理重點也不盡相同,我們在以下加以說明:

 

依流程特徵來分類指的是按生產方式的不同來分類,可分為裝配式生產與流程式生產。

 

*裝配式生產

裝配式生產是指組合不同的零件來生產為產品的方式。常見的例子包括汽車、家電等。裝配式生產的重點在於材料管理,所以物料清單、材料需求計劃、供應商管理和材料庫存管理是資訊管理的重心。

 

*流程式生產

流程式生產指的是將材料經由混合、分離、成型或化學反應來提高其價值。常見的例子如晶圓製造、精密鑄造等。因為其原材料通常很單純,所以流程式生產的管理重點是製造程序管理,包括途程表、在製品庫存、在製品管理追蹤、產品產出率、週期時間(Cycle Time)等等。

 

批量大小來分類指的是按生產每一批的數量多寡來分類,可分為連續性生產、間歇性生產以及專案式生產。

 

*連續式生產

生產設備依照產品的生產流程配置,每一工件按順序流經各生產設備。工件的途程(Route)是固定的,因為不論何種工件均按一定的途程作業,所以工件之間通常是沒有任何前置作業,所以流程式生產大部份都是連續性生產。

*間歇式生產

當各個產品的生產數量不夠多時,就無法使用連續性生產。此時不同的產品要共用一條產線,所以在生產中一定會有準備作業而無法連續生產。此時因考慮準備作業的成本,產品會以批量的方式流經生產線,而每一批產品也可能有不同的途程。

*專案式生產

指的是產品固定在一個位置上生產,而相關的生產工作以產品為中心來進行。換句話說,產品本身是不動的,機器設備、材料和人員以產品為中心來配置並作業。此種生產型態的產品通常相當的龐大,其價值也相當高。主要的例子如飛機、輪船等。

 

依生產環境來區分可分為計畫生產和訂單生產。訂單生產又可再分為訂單組裝與訂單設計。

  *計畫生產

指的是在接到客戶訂單前就已經完成產品生產的生產環境。而產品生產數量來源是依據需求預測而不是客戶訂單,當接到客戶訂單後就直接自成品倉庫出貨,生產的目的是在補充存貨。

  *訂單組裝

指的是在接到客戶訂單前先行建立組件或原料的庫存,而在接正式的客戶訂單之後,依據客戶的指示開始組裝為最終產品的生產環境。所以完成品所需的組件或原料須先建立生產計劃,甚至建立庫存。

  *訂單設計

在接到顧客訂單後,按訂單上的指定規格,由工程師開始設計產品的生產環境。每張訂單都會產生專屬的材料編號、物料清單和途程表。

  由以上的說明我們可以看到,在各種不同生產型態的製造業中,所應著重的管理重點也不相同。因此,在資訊管理系統中,製造的部份最難達成,因為製造是企業流程中最複雜的!也因如此,首先需要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的型態,並以正確的觀念來導入管理資訊系統。也惟有如此,企業資源規劃才能成功的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