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0 ~ C  D ~ H  I ~ N  O ~ Z

ICP (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
網際網路內容提供者。指的是在網際網路上提供各種服務內容的廠商。如Yahoo雅虎、AOL美國線上等,都是屬於ICP的一種。任何人只要有網路的空間放置網頁,都可以成為ICP。而ICP的收入大都來自廣告收入。

IEEE1394:高密度傳輸連接介面
隨著蘋果電腦IMAC的推出,相信許多人對於USB應該愈來愈熟悉,知道它是一種電腦與電腦週邊產品之間的連接介面;而這裡要介紹的IEEE1394,其實也是一種電腦與電腦週邊的連接介面,其不同點在於,後者的傳輸速率較快,可以連接訊號傳輸密度較高的電腦週邊。
IEEE是電機電子工程學會,主要任務在於制訂電機電子業相關標準;大約在公元一九九二年,蘋果電腦先主導開發出1394介面,隔了三年,再由IEEE制訂為業界標準,因此,1394介面的完整說法是IEEE1394。
IEEE1394的傳輸速度為每秒400Mb,USB則為每秒12Mb,傳輸速度快慢將影響電腦週邊與電腦相連時的訊號傳輸效率,傳輸速度愈快,就愈能夠連接訊號傳輸量大的週邊產品。例如掃描器、數位攝錄放影機、數位相機等等,就是訊號傳輸量較大的週邊產品,必須透過高傳輸速度的介面才能確保執行效率。
目前電腦廠商多半都已經著手開發支援IEEE1394介面的新產品,其中又以筆記型電腦最為積極,新力公司即將在十一月間美國秋季電腦展中展示這類產品;此外,在週邊方面,新力的保全用專業攝影機、以及希捷的硬碟機,也都支援IEEE1394介面。

Intel:英特爾

英特爾是當今電腦界巨擘。以生產中央處理器與微處理機為主。目前業界知名的產品有奔騰(Pentium)系列, 賽揚(Celeron)等產品。

Internet: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Internet)在九○年代大放異彩,但其實它的起源可以追 溯到一九六○年代。許多報導宣稱,網際網路是美國國防部基於國防需 要而開發,目的是為避免電腦遭人入侵而導致國防體系癱瘓。但也有人 指出,網際網路純粹是基於科技研究方便而誕生。
網際網路的雛形概念就是將把訊息打散成「小包」,然後找到最快的 途徑抵達目的地,並重新組合成可讀取的形式。第一個實踐這個概念的 是美國國防部的電腦網路Arpanet,因此有人稱網際網路是美國政府在 距今十三年前開發的「電腦網路實驗場」。
後來,網際網路上出現超文件標記語言(HTML),專門傳輸網路 上的圖像文件,結果受到熱烈的歡迎,於是便促使網際網路上目前最熱 門的萬維網(WWW)誕生,在極短的時間內,網頁(web page)如雨後 春筍誕生,也促成網際網路瀏覽軟體(browser)誕生,幫助上網者在網站間自由遨遊。

IO ADAPTER:週邊轉接器
筆記型電腦愈來愈輕薄短小,受限於產品體積,部分週邊配備無法以傳統模式裝置在主機內,而被迫改採外接模式,而IO ADAPTER就是用來連接電腦主機與電腦週邊的介面,目前尚無標準化的中文翻譯,若以意義翻,可稱為週邊轉接器。
目前,B5紙張尺寸的迷你筆記型電腦多半將週邊轉接器納入標準配備;週邊轉接器通常有Socket、RS232、PS2三種主要規格的連接埠,用以連接符合這二種規格的週邊產品,例如光碟機、磁碟機、外接式滑鼠、外接式鍵盤、外接式高容量磁碟機如ZIP等。
此外,有些廠商會預留一個特殊規格的連接埠,用以連接附加的特殊規格週邊產品;例如東芝配備十.四吋液晶顯示器的筆記型電腦,便預留一個特殊連接埠,用以連接接頭規格特殊的外接式軟碟機。
IO ADAPTER字樣中的IO,指的是Input與Output,也就是輸入/輸出裝置,意思是,把資料輸入/輸出電腦主機的週邊產品,例如掃描器是輸入裝置,而印表機則屬於輸出裝置。有些廠商的作法則是,將週邊轉接器直接裝置在主機外端,不需要每次使用時再另外安裝。

IP Address: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
在網路,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某一台伺服主機的IP Address是多少多少。如果說IP Address你可能不太清楚的話,domain name(網域名稱)可就知道了吧,它們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是一樣的,只是表達的方式有別。
IP Address 是每台上線電腦主機上設定的唯一位址,IP 指的是Internet protocol。基於管理上的方便,IP Address表達方式是以數字分成四個碼,數字範圍界於0到 255,例如SEEDNET台北名稱伺服主機的 IP 就是139.175.1.10,你只要輸入這串數字,就可以找到SEEDNET。
依網路規模的不同, IP Address一般可以分成A、B、C、D、E 五種等級(CLASS),依第一組數字來作判別,其中是1到 126是CLASS A, 128 到191是CLASS,192到223是CLASS C, CLASS D 和E為保留用途。一般人接觸到最多的,都是屬於CLASS C的網路。
一般公司行號或教育機構、組織等單位的主機,都會有固定的IP,以供外界連線作辨識,不過,由於網路主機成長極為快速,目前一般撥接上網的用戶,都是由ISP採用動態式IP分派,也就是說,你在家中上網的電腦,並沒有固定的IP,別人無法輸入號碼,就找到你的電腦。
由於伺服主機名稱以一連串號碼代表,不太容易記住,因此,目前一般以區域名稱,例如www.techisland.com.tw表示。

ISP: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

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的簡稱。因為中文名字太長了,大家都習慣叫它作ISP。 ISP提供連線服務,讓使用者能連接到Internet的單位,ISP擁有的網路與各種用途網域相互連結構成Internet。
它是上網的第一關卡。所有的人要上網,都要先向ISP申請帳號。簡單打個比方,要取得新的電話號碼,一定要向電信局申請,而如果要取得上網的帳號,就要向ISP申請。ISP通常會發給使用者免費的電子郵件,供上網收發信件使用,此外,現在ISP也流行提供免費的個人網頁空間。
目前國內的ISP大約有四、五○家,比較知名的有中華電信的HiNet、資策會的SEEDNET等。另外,教育部也有TANet,不過屬於非營利性質,只供教育及學術機構、財團法人等使用。大多數大專院校學生都有免費使用的TANet帳號。
至於ICP又是什麼呢,它的英文叫作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也就是網路內容提供者。舉例來說,科技島資源網、PC Home電腦報、奇摩站Kimo等,都是ICP。

ISV(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

網路應用軟體研發廠商。指獨立開發出應用軟體的廠商,可將產品出售或出租給顧客。目前國內的ISV多針對某一產業或領域而開發出其應用軟體。

I 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資訊科技。泛指資訊管理、資訊處理和其他和資訊相關聯的總稱。在以往的環境中,公司對電腦部門便稱為IT部門、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s)部門或IS (Information Services)部門。而在資訊發達的今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任何有關於資訊的產品或新聞,也都是屬於IT的範圍。

JAVA:爪哇程式語言
如果你喜歡喝咖啡,你一定聽過HOT JAVA(熱咖啡)。不過,這裡要談的,不是熱騰騰的咖啡,而是紅透半邊天的爪哇程式語言。
由硬體大廠昇陽在一九九五年所推出的JAVA,和C,C++等一樣,都是一種程式語言,不過,它在全球軟體業引起的轟動程度,絕對是其他語言難望其項背的。
JAVA最獨特之處,在於跨平台、容易使用及物件導向的特色。其中,跨平台被視為最大的突破,因為,它可以讓同一套軟體在各種不同的裝置或是平台上執行,包括個人電腦、MAC、UNIX、NT、Window95、個人數位助理、行動電話甚至智慧型電器產品等。
對於使用者,尤其是企業用戶來說,這無疑是一大福音,因為不須因使用裝置或平台的不同,而購買不同的軟體,維護成本也得以降低。對於企業內部程式開發者來說,也可以減少面對各種不同開發環境和工具等複雜問題的麻煩。這也是昇陽打出JAVA「寫一次,可在任何平台執行」(write once, run everywhere)口號的原因。
JAVA的出現,對於企業用戶來說,代表分散式運算世代的來臨,因為運算能力不再集中在少數機器上,也不再是存在少數主機上,而是端看工作的需求。這項特性,使得昇陽和甲骨文大膽地全力推廣網路電腦。雖然網路電腦推出後並未如預期般受歡迎,但JAVA對於網路運算的影響力,並未因此而稍減。

Jini:昇陽跨平台Java程式碼
Jini是由昇陽運用Java平台所發展出來,在1999年一月正式推出的新技術,它是一個很小的Java程式碼(僅三萬五千條),具備Java支援跨平台、可在任何地方執行的特性。 如果說Java技術最大的功用是讓應用軟體在任何設備上執行的話,Jini就是昇陽專為連網設備而開發的軟體,可以提供最基本的網路連結、資訊分享及互動功能。
根據昇陽構想,未來任何設備,像是掌上型電腦、數位相機、硬碟,甚至具有十多年歷史的印表機,只要透過Jini,就可以一起運作並且分享彼此功能。例如,利用個人電腦數位相機(PC Camera)拍照後,可以很容易傳到個人數位助理如Palm Pilot,由於Jini會自動判別有何種設備加入、以及可以提供的服務內容等,因此,如果此時硬碟或是印表機加入網路,系統就會自動判別新的連網設備加入,使用者就很容易地將檔案儲存在硬碟上隨時帶著走,或是列印出來。
Jini訴求隨插隨用、簡易、不受任何平台限制的連網功能,擺明了就是衝著目前個人電腦受專屬平台限制、軟體升級不易的缺點,以及市場上各式各樣非電腦設備連上網際網路需求強烈的發展趨勢而來。微軟日前已表態不支援Jini,不過微軟本身也結合眾多廠商,共同發展一種通用即插技術(Universal Plug & Play),讓各種設備可以以支援Windows 作業系統的電腦為中心,很輕易的相連在一起。

JPEG (or JPG):圖形壓縮檔案格式
一種圖形或照片的壓縮檔案格式。在製作JPEG檔案時,設計者可以針對需要,調整壓縮比例與圖像品質。為了要減少圖形檔案在網路上的傳送時間,目前網路上大部分的廣告圖檔都採用GIF或JPEG的檔案格式。JPEG在表現相片時效果較佳。

Kiosk
公共資訊站,通常陳列於車站、美術館等公共場所或書局、百貨公司等實體店面,連結網路提供資訊查詢、導覽或線上購物等服務。

LAN:區域網路
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簡稱,企業內部等內部電腦資料存取網路系統。 方式有「乙太」(ethernet)、「FDDI」、「ATM」等等。 LAN配線方式常採用類似電話線及光纖。使用範圍更廣的網路稱為「廣域網路」(WAN,wide aeea network)。

LED:發光二極體
LED的中文名稱為發光二極體,不過,即使中文和英文都解說了,可能還是有相當多的人不知道LED到底是什麼?其實LED應用已深入每個人生活之中,舉例大哥大中的燈源就是用LED;而戶外大型顯示器看板都是用LED做出來的。因此,許多燈源如果看不見燈泡,卻可以看見燈光,通常就是由LED提供燈源的。
LED又可以分成上、中、下游。從上游到下游,產品在外觀上差距相當大。例如上游是由磊晶片形成,這種磊晶片長相大概是一個直徑六到八公分寬的圓形,厚度相當薄,就像是一個平面金屬一樣。而中游廠商就是將這些晶片加以切割,形成為上萬個晶粒。依照晶片的大小,可以切割為二萬到四萬個晶粒。這些晶粒長得像沙灘上的沙子一樣,通常用特殊膠帶固定之後,再送到下游廠商處理。
每一粒LED都可以發光,例如像計算機裡8這個數字,就必須由七粒LED所組成。還有許多大型看板,就是由許許多多的LED排列而成。LED也有許多不同的顏色,例如藍色、紅色, 還有珍貴的白色。LED最大的好處就是很省電,而且壽命很長,運用範圍廣泛。甚至連想像不到的滑鼠,也有LED的存在。

LS 120:新一代磁碟機(Floppy Disk Drive)標準
LS 120是由美商3M公司、MKE、Compaq等三大廠於一九九五年間所發 起的新一代磁碟機(Floppy Disk Drive)標準,其後3M公司旗下資料 儲存、媒體等相關部門於九六年七月一日獨立組成Imation公司,目前 LS 120聯盟全球已有包括Mitsubishi、西門子、Vobis、ORT、Hitach i-Maxell,以及Kaifa等大廠與Imation達成OEM或授權生產等策略聯盟 協議。
該項LS 120新產品,主要是採用雷射光學軌跡技術,在三.五英寸的 磁片上,儲存資料的容量與密度將能達到更高,其材質則採取金屬粒子 組成,因而儲存量能較傳統磁片高出達八十三倍,且其讀取速度更快, 達到五倍之高;Imation並計畫透過全球LS 120聯盟廠商,為傳統PC 建立一個新的磁碟片標準規格。由於高單價位等因素,該款LS 120軟碟機產品未來並不會完全取代傳 統的1.44MB磁片市場,相反地將會以PC週邊附加產品的方式出現;目 前此項新產品市場價格每片Floppy約十五美元,其儲存容量較傳統1.4 4 MB磁片高達八十三倍以上,因而其單位成本相對較為低廉;而使用 LS 120的磁碟機價格則約略較高,約一百八十五美元左右,較傳統的D isk Drive報價為高;惟LS 120為向下相容產品,個人電腦用戶的舊式 磁碟片仍將能在新款軟碟機上操作。

MAC:麥金塔電腦系統
Macintosh中文翻譯成麥金塔,簡稱為MAC、也有人翻譯為麥克,是蘋果電腦一九八四年所推出的電腦系統,當時就已經具備圖形使用者介面、使用滑鼠操作等易學易用的特性,目前最常使用的電腦作業系統視窗九五,有許多設計概念都是源自麥金塔電腦最初的設計理念,但是微軟一直要到一九九五年推出視窗九五後,才能勉強企及麥金塔的腳步,可以想見在當年推出時,使用者是多麼的驚嘆了! 雖然麥金塔電腦在當年就已經預見電腦發展的趨勢以及用戶使用習慣,但是由於採取封閉系統的發展策略,卓越的設計理念不能為眾人所分享,反觀個人電腦系統,採取了開放架構,各方競相開發軟硬體,而造就個人電腦今日的地位。
麥金塔在微軟視窗作業系統以及英特爾微處理器的夾擊下,已經越來越難以守住半壁江山,不過在排版、影像處理、音樂創作、教育等特殊領域,麥金塔電腦仍是首要考慮的對象,尤其用慣麥金塔電腦,慣稱MAC族的雅痞們,各有各的怪脾氣,對於微軟的作業系統始終不屑一顧,認為比爾•蓋茲根本就是個賊,微軟即使推出視窗二○○○,恐怕也難以馴服麥金塔的擁護者。

Mini-Notebook PC:迷你筆記型電腦
全球電腦業者大舉推出迷你筆記型電腦(Mini-Notebook PC),標榜輕薄短小、價格低廉,而大約三、四年前,也有不少廠商推出次筆記型電腦(Sub-Notebook PC),也是打著同樣訴求。這二者之間同質性很高,但在尺寸大小以及產品定位上仍有所差別。
多年前一度風行的次筆記型電腦所配備的液晶顯示器尺寸以十.四吋為主,在當時顯示器螢幕往十一.三吋、十二.二吋愈放愈大的趨勢下,這類產品走的是另類路線,標榜輕薄短小;不過,所配備的零組件規格與一般筆記型電腦並沒有太大差異,所以價格降不下來,並未在市場上造成轟動。
而去年底大舉推出的迷你筆記型電腦也是以追求輕薄短小為出發點,等於是次筆記型電腦捲土重來,不過,有了前車之鑑,不論尺寸設計或者功能定位,都與一般筆記型電腦作了更明確的區隔;尺寸方面,所配備的液晶顯示器螢幕以七.七吋及八.四吋為主,與主流規格十二.一吋或十三.三吋有較大的差距,功能方面則也變得較陽春,例如不配備光碟機、降低硬碟機容量等,價格也因為零組件規格陽春而控制在較低水準。
迷你筆記型電腦除了追求尺寸迷你外,也標榜功能單純、甚至操作簡易,因此,大約明年中旬左右,市面上可能會出現以微軟Win CE作業系統為基礎的迷你筆記型電腦,屆時,操作起來將更為輕鬆。

MODEM:數據機
數據機(Modem)是MOdulator DEModulator的縮寫。也就是調變及解調的合成字, 這種調變及解調器的功能是在, 將數位信號調變為類比信號,再把類比信號解調成為數位信號,中文一般都譯成為"數據機 " 。
數據機連線需依據通訊協定,目前最快的數據機是56K的機型。目前速度較慢的33.6K通訊協定已是標準,可以順利連線,但56K在V.90規格出來之前尚有K56flex及X2的協定。
現在購買MODEM都是拿來作為Internet連線之用,所以在購買MODEM的時候,還要注意到你所連線的ISP (網路服務商,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所採用的標準為何。你的數據機必需使用和你的ISP相同的數據機通訊協定,才有可能到56K的速度。
目前國內大部份的ISP都採用K56 flex的數據機通訊協定,但是隨著V.90的標準製定出來以後,ISP應該都會漸漸更新至標準的V.90通訊協定。

MPEG:影音壓縮的規格
影音壓縮的規格之一。有以CD-ROM為主要對象所制定的「MPEG-1」和適用範圍擴及廣播等較高品質產品「MPEG-2」。MPEG-2也被用在DVD和數位衛星廣播上頭。壓縮乃組合了兩種方法,藉以削減資訊量。觀看畫面上的一點,如果它的周邊顏色類似,便將其視為相同加以處理;此外,並利用1秒鐘動畫是由30格圖像構成的原理,只傳送各格間的差異訊息。

MRP
MRP是一種對倉儲物料及生產管理的觀念,主要應用於買賣、生產製造業。其目的是降低庫存量,以及在生產過程中,如何有效的管理所有物料的數量和時程安排。 MRP可區分為MRPⅠ和MRP Ⅱ。

MRPⅠ
物料需求計劃(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僅對庫存物料的數量單純的加以計算,不牽涉複雜的外在因素。

MRPⅡ
製造資源規劃(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除了上述的MRPⅠ之外,加強了物料的供應變化和成本的運用,對生產排程和產能負荷也有較複雜的管理。

NoteBook:筆記型電腦
NetMeeting是微軟網際瀏覽器(IE)中提供的附屬功能之一,它能讓使用者之間在網際網路或區域網路中,進行文字或語音的交談,可以和它相提並論的還有網景(Netscape)的CoolTalk、會議室。
在微軟IE 3.0版本以上,均配有NetMeeting的功能,它的基本道理就是在網路上會面或開會的意思。使用NetMeeting的功能,除非你要透過語音交談需要麥克風和喇叭之外,基本上不需要有其他特殊的設備,同時也不需另外去註冊申請。 當你啟動IE之後,NetMeeting的功能基本上就已經存在了。如果使用文字交談的方式,可以透過一個類似小畫家功能的電子白板為交談工具,在這張白板上,和你通話的另一方(或多方),就可以共同在這張電子白板上塗鴉或是交換資料。 如果你用的是語音交談,那麼一旦你的帳號公佈在網路上, 那麼阿貓阿狗就都可以打電話給你。其實這也就是一種網路電話。但是用網路進行語音交談,事實上仍免不了會有時間延遲的現象,視您的網路頻寬條件而異。

NoteBook:筆記型電腦
筆記型電腦, 也就是 NoteBook Computer.利用先進技術,將傳統桌上型電腦予以濃縮,使得電腦的體積可以節省到最小,達到隨時可攜帶與使用的目的。